他常年扎根基層社會治理一線,提出的“三認四提四知”網格化工作法在江西省宜春市各縣市區推廣;他深入樟樹市上路皮村實地走訪撰寫的調研報告,成為全市1800多個自然村縱深推行村民自治的“教科書”;他春風化雨調解矛盾糾紛并成立“老肖工作室”,其示范帶動的品牌調解室調處矛盾糾紛1.2萬起。 一輛自行車、一個公文包,20年來,宜春市樟樹市委政法委員會一級主任科員肖秋龍帶著自己的工作“標配”走遍樟樹市的街頭巷尾,在履職盡責中詮釋著一名政法干部的為民情懷。他創新總結的部分基層社會治理“盆景”,正在成為面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的善治“風景”。2023年5月,肖秋龍獲評全國黨委政法委系統“新時代政法楷模個人”。 創新“三認四提四知”工作法 打通網格治理“神經末梢” 2021年年底,樟樹市選擇3個社區作為創新網格化管理服務試點社區。肖秋龍擔任試點社區的業務督導員,每天騎一輛自行車往返于市綜治中心和基層社區,網格成了他的“第二辦公室”。 “起初,網格員對于如何開展工作很迷茫。”福城社區專職網格員陳秋珍說。針對網格化管理虛化、弱化的癥結,肖秋龍創新提出“三認四提四知”工作法,會同社區干部、網格員、樓棟長深入社區,講授如何做到“認路認房認人、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并定期開展培訓。 圖為肖秋龍(中)對網格員進行指導培訓。 推行“三認四提四知”工作法后,網格員深入每家每戶登記信息、摸排困難、了解需求、化解糾紛……樟樹市福城街道福城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朱林坦言,居民起初誤以為網格員是推銷和詐騙人員,入戶走訪常被拒之門外。肖秋龍建議網格員一方面要架起服務群眾的‘連心橋’,另一方面要和公安、城管等部門人員定期開展聯勤聯巡聯防,切實解決矛盾糾紛,逐漸打消群眾顧慮。如今,網格員已經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三認四提四知”工作法也成為宜春市網格化服務管理的特色品牌。 “只有進得了門、說得上話,才能打開群眾的‘話匣子’,及時了解群眾困難和需求,一些在平日里‘藏起來’的矛盾糾紛才能盡早化解。”肖秋龍感慨道,“網格員的工作關涉群眾的‘柴米油鹽’,而群眾的幸福生活就‘藏’在這些瑣碎小事中。” 為強化數字賦能,讓“民呼我應”插上“智慧翅膀”,肖秋龍與臨江鎮黨委干部創新推進社會治理改革,研發“臨江鎮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和“古韻臨江”App,群眾通過該平臺上報問題和困難,實現訪源訴源警源治理關口前移,讓網格變成解民憂的前沿陣地,讓群眾“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跑”成為常態。 “以前村民申請法律援助要到鎮司法所辦理,現在只要在小程序上反映情況,網格員就會第一時間上門收取材料協助辦理。”臨江鎮黨委書記李俊說。 用好調查研究“金鑰匙” 村民自治“盆景”變“風景” 如何暢通群眾訴求渠道,讓預防矛盾糾紛走在排查化解之前?怎樣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2019年,肖秋龍了解到永泰鎮大觀村上路皮自然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村民自治之路,便利用周末時間直奔當地走訪調研。 走進上路皮村,他看到村民理事會成員圍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就村容整治、道路修建等問題提出建議,現場氣氛熱烈又和諧。 圖為肖秋龍(中)在上路皮村調研。 “基層治理智慧在民間”,肖秋龍與村干部和群眾促膝長談,用“鄉言土語”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不斷向群眾學習,了解到上路皮村深耕善治的“密碼”緣于村民自治。該村由村民推選德高望重、辦事公平公正的人員組成村民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評的治理格局。 一連幾個月,肖秋龍白天下鄉進村,晚上挑燈寫調研報告。他撰寫的《德治自治融合助推鄉村振興——讓上路皮村村民自治“立”起來“跑”起來“美”起來的思考》調研報告,提出村民自治要系統化、法治化、規范化等觀點,幫助大觀村進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2021年,大觀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這篇既總結經驗又提出思考和不足的調研報告,成為全市1800余個自然村縱深推行村民自治的“教科書”。 “肖秋龍從鄉村治理和矛盾糾紛調解的過程中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引導我們把好的經驗做法形成規章制度,并推廣到其他鄉村,促使‘點上盆景’變‘全域風景’。”樟樹市永泰鎮大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皮菊如說。 品牌調解室巧解“千千結” 發揮“頭雁效應”打造亮麗名片 在樟樹本地,不少群眾都知道樟樹市綜治中心有一間“老肖工作室”。肖秋龍回憶,設立工作室的初衷,是緣于三年前發生的一件事。2020年,楊某的女兒在家上網課一個學期后,性格變得十分暴躁,成績也斷崖式下降,母女倆經常發生爭吵。 經人介紹,萬分焦慮的楊某找到肖秋龍,希望他能調解母女之間的矛盾。肖秋龍與母女倆進行循序漸進地交流溝通,從青少年成長、父母包容、教育學習等方面引導雙方敞開心扉,經過幾次的交談疏導,慢慢將孩子拉回正常生活學習的軌道,母女倆的關系也和好如初。 “這件事讓我感到有必要成立一個工作室,專門針對青少年成長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心理疏導。”在這之后,找肖秋龍調解矛盾的群眾越來越多。為此,他決定成立“老肖工作室”,利用空余時間提供社會心理服務,先后幫助100多名青少年解決成長中的煩惱。 在“老肖工作室”的帶動下,全市各鄉鎮(街道)成立老尹調解室、菊平姐姐工作室、“錦繡天成”調解室等特色品牌調解室32個,有力推進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將一大批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矛盾糾紛起因雖然五花八門,但癥結大同小異,當事人除了有清晰的事結外,普遍都有怨結、氣結、心結。”為破解這“四結”,在培育品牌調解室的過程中,肖秋龍與村干部一起摸索出“四用四結”解紛工作法(即用腳板丈量怨結、用熱臉融化氣結、用“婆婆嘴”解心結、用“母舅”打開事結),并在全國“楓橋經驗”上海片區研討會上作經驗交流。 圖為肖秋龍(右三)深入走訪調研了解群眾需求。 2022年12月,樟樹市建成綜治中心,打造類似“全科醫院”的“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綜合平臺。 為推進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肖秋龍連續幾天穿梭于綜治中心多個工作區,沉浸式體驗群眾反映問題和工作人員辦事流程,科學繪制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一窗”綜合受理流程圖,開發“平安樟樹”小程序,推動在線反映訴求、在線調解、在線訴訟,實現事項一窗受理、糾紛一網匯集、全程一圖流轉,讓群眾“一次不跑”訴求變為現實,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討個說法”成為常態。 “農村養育了我,能為群眾做點實事,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及豐富的實踐經驗,肖秋龍在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方面勇毅前行。正因為有一大批像他一樣扎根一線的政法干部深入基層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變“民生賬單”為“幸福清單”,不斷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讓民生答卷有溫度、有厚度。 |
主辦單位: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員會 | 版權聲明
備案編號:贛ICP備17006429號-1